20世纪60年代,英国的黑市流传着一个故事——一只白玉酒杯,经历了漫长的流转,最终在地下拍卖会上被一位伦敦银行家高价购买。这只酒杯配资平台靠谱,据说是清朝时期的珍贵遗物——九龙玉杯,曾为康熙皇帝的御用宝物。然而,在这位银行家去世后,九龙玉杯神秘失踪,音信全无。直到有一天,一张照片出现在《太阳报》上,才有人认出,这或许就是曾被杨香武盗取的康熙帝御用之物。九龙玉杯从清东陵流落到外界,究竟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呢?今天,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段历史。
辛亥革命爆发后,清朝灭亡,标志着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结束。然而,许多清朝的遗民依然忠诚于溥仪。为了安抚这些人,民国政府制定了《保护皇室八条》,其中专门提到要保护清东陵,设立专门的机构来守卫。然而,随着袁世凯的去世和政局动荡,东陵的守卫逐渐松懈,盗墓的机会悄然出现。
展开剩余84%1928年,奉系军阀张作霖撤退到关外,土匪头目马福田趁机带领手下靠近清东陵,准备盗掘陵墓。正当他计划实施时,国民党北伐军的孙殿英接到命令,派兵剿匪。孙殿英虽然曾是土匪,但凭借对当地地形的熟悉,很快将马福田赶走。然而,在占据清东陵后,孙殿英竟然盗取了乾隆裕陵和慈禧定东陵的宝藏。
而王绍义的故事则更加离奇。出生于河北黄松峪的他,家境贫寒,年轻时在清东陵做过工匠,熟悉陵墓的结构。由于生活困苦,他加入了马福田的土匪团伙,逐渐成为其得力助手。马福田被剿灭后,王绍义逃入山林,但他并没有放弃盗墓的计划。
1935年秋天,王绍义来到河北遵化县的小村庄,他谎称战乱中流亡至此,并在村里摆了个弹棉花的小摊谋生。村民们并未怀疑他,然而,王绍义的真正目的是探听关于陵墓的信息。1937年,抗日战争全面爆发,王绍义暂停了盗墓活动,回到家乡务农。农闲时,他四处游走打听清东陵的情况,通过与当地一些人建立联系,他得到了许多宝贵的情报。
他得知,进入清东陵的地宫,首先得克服一扇巨大的石门。这道门由大理石和汉白玉制成,外加一块名为“自来石”的顶门石,坚硬无比,外人根本无法打开。为了破解这个难题,王绍义反复琢磨,最终制作出了一把“万能钥匙”,用钢板制成,可以破解门石。
1945年8月15日,日本投降,华北局势发生变化,清东陵的防守逐渐松懈。原本负责守卫的日伪军撤走后,冀东军区的驻军因内战忙于调动,未能及时接管,附近的民兵也无暇顾及清东陵的安全。于是,盗墓的机会出现了。
王绍义决定抓住这个机会,联系了同乡杨芝草,后者曾在抗战期间为日本当过伪警察,做了不少坏事。杨芝草一听说盗墓的机会,立刻答应参与。不久,王绍义与几位熟悉陵区的守陵人合作,开始准备盗墓。他巧妙地将盗墓行为包装成“反封建”的行动,甚至声称这是为了解救贫困百姓,从而拉拢了更多人加入。
1945年9月23日,王绍义与杨芝草带领的队伍悄悄抵达定陵,开始了他们的盗墓行动。王绍义用自制的“万能钥匙”打开了地宫的门,带领盗墓团伙进入了墓室。经过几天的摸索,他们终于打开了咸丰帝与妃子的棺材,开始疯狂掠夺金银珠宝,几乎不顾死者的尊严。后来,他们又盗掘了慈安太后的陵墓,收获了更多的宝物。
随着盗墓行动的消息泄露,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这个盗墓团伙,人数逐渐增多。王绍义为了避免被出卖,决定拉拢当地的有势力人物张尽忠。张尽忠曾是敌工部部长,熟悉陵区地形,王绍义认为他能为自己提供保护。最终,张尽忠虽然起初拒绝参与,但在金钱的诱惑下,他同意了王绍义的提议,并开始提供帮助。
在张尽忠的支持下,王绍义的盗墓活动愈加猖狂。他们甚至使用炸药破门,进入陵墓后迅速抢掠皇帝的陪葬品,包括黄金、翡翠、玉石等珍贵物品。王绍义得意洋洋地说道:“这次景陵的宝贝,比孙殿英挖的还多!”
不久后,王绍义的盗墓团伙变得越来越有组织,他们以“反腐斗争”和“帮助贫民”的名义公开洗劫陵墓。民间传出“盗墓一夜成富豪”的说法,更多的人加入了这个团伙,清东陵几乎被掏空,珍贵的文物纷纷流失。
随着盗墓行为的蔓延,国民党政府虽然有所察觉,却因腐败和贿赂而没有采取有效措施,直到1948年,随着东北战局的变化,唐山地区被解放军控制,盗墓团伙的罪行才引起重视。当局开始严查此事,并发布了全国通缉令,誓言要捉拿盗墓分子。
经过长时间的调查,王绍义等人最终在1951年被捕,并在审判中被判死刑。然而,尽管他们的犯罪行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,但他们盗取的大量文物和珍宝却未能完全追回。根据王绍义和张尽忠的交代,这些文物被转卖给了国外的买家,其中一些甚至被反动派高官收购。令人痛心的是,这些文物的去向至今依然未能查明。
王绍义和张尽忠盗掘清东陵的事件,至今仍然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痛心的文化遗产盗窃案件之一。大量珍贵的文物流失至海外,至今难以追回。而这些文物,远不只是金银珠宝,它们承载的是中国悠久的历史与文化,丧失的每一件遗物,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博星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